1971年,Intel生产的4004微处理器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,标志着CPU的诞生。
1978年,8086处理器的出现奠定了X86指令集架构,随后8086系列处理器被广泛应用于个人计算机终端、高性能服务器以及云服务器中。
1989年发布的80486处理器实现了5级标量流水线,标志着CPU的初步成熟,也标志着传统处理器发展阶段的结束。
1995年11月,Intel发布了Pentium处理器,该处理器首次采用超标量指令流水结构,引入了指令的乱序执行和分支预测技术,大大提高了处理器的性能。因此,超标量指令流水线结构一直被后续出现的现代处理器,如AMD(Advanced Micro devices)的K9、 K10、Intel的Core系列等所采用。
为了满足操作系统的上层工作需求,现代处理器进一步引入了诸如并行化、多核化、虚拟化以及远程管理系统等功能,不断推动着上层信息系统向前发展。

Intel

AMD

CPU的分类还可以按照指令集的方式将其分为精简指令集计算机(RISC)和复杂指令集计算机(CISC)。
RISC 是基于集成电路进行设计的一种芯片,不过不同的是它对于指令的数目以及寻址的方式进行了改进,使得实现的更加的容易, 指令的并行的执行程度更加的好,并且编译器的效率也变得越来越高。而由于早期的集成技术还不够发达,因此早期的计算机往往是CISC架构,需要使用较少的机器语言来完成所需要的计算任务。由于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,因此将更多的相对复杂指令加入到了指令系统中,这样能够使得计算机变得更加的智能化, 同时这使得计算机的处理效率有着很大的提升,这也是RISC形成的原因。
嵌入式系统CPU
传统的嵌入式领域所指范畴非常广泛,是处理器除了服务器和PC领域之外的主要应用领域。所谓“嵌入式”是指在很多芯片中,其所包含的处理器就像嵌入在里面不为人知一样。
大型机CPU
大型机,或者称大型主机。大型机使用专用的处理器指令集、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。
“十五”期间,国家“863计划”开始支持自主研发 CPU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“核心电子器件、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”(“核高基”)重大专项将“863计 划”中的CPU成果引入产业。从“十二五”开始,我国在多个领域进行自主研发CPU的应用和试点,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自主技术和产业体系,可满足武器装备、信息化等领域的应用需求。但国外CPU 垄断已久,我国自主研发CPU产品和市场的成熟还需要一定时间。
本文来源: 星际大陆 原文作者:星际大陆
温馨提示:本站所提供的资讯信息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,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,与星际导航官方立场无关。